近幾年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民眾開始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塑膠製品是無法完全被取代的。前幾年很紅的議題「塑膠微粒」到底是什麼呢? 對我們的健康又會造成什影響?
● 什麼是塑膠微粒?
1.定義 :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定義,塑膠微粒為尺寸>5mm的塑膠碎片,常見的有顆粒、碎片、纖維和薄片等形態,可能形成原因為從大塑膠分解而成的次級塑膠或製成品為本身很小的初級塑膠。
2.來源 : 這裡我們分為兩種來源來講,分別是初級以及次級塑膠。初級塑膠的來源指的是一開始就做成微小的尺寸,為了特定目的而生產的塑膠顆粒;次級塑膠的來源則是由日常使的塑膠製品分解而來的。
3.化學組成 : 塑膠微粒的材質有常見的這幾種 : PA、PE、PP、PS、PET、PVC
● 如何進入環境及飲食?
1.進入環境 : 無論是初級還是次級塑膠微粒皆是通過大氣循環進入水循環,最終進入海洋中。而海洋中的塑膠微粒可能因為攝食或接觸累積在生物的體內,可能因生物累積作用轉移至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體中。
2.進入日常飲食 : 據調查報告,人類因飲食暴露到塑膠微粒的主要來源為海鮮,而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含有最多的塑膠微粒。種常情況下魚蝦的消化道不會被食用,可被完全食用的雙殼貝類可能是人類暴露到塑膠微粒的最主要來源。
● 對人體健康影響?
1.可能影響 : 環境荷爾蒙(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部分具環境荷爾蒙效果及致癌)
2.機制 : 塑膠製品因需求而加入添加劑,如塑化劑及雙酚A隻環境荷爾蒙;某些塑膠材質如PE、PP、PS易吸附並釋放有毒化學物質,如多氯聯苯、戴奧辛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 對人體健康危害?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2016年及聯合國2017年的報告指出,目前沒有進行塑膠微粒在體外細胞或囓齒動物的毒性效應研究。因此目前只能有限度地進行暴露評估。
● 現有法規對塑膠微粒規範?
106.08.03公告的「限制含塑膠微粒隻化粧品與個人清潔用品製造、輸入及販售」,管制洗髮精、洗面乳、沐浴乳、香皂、磨砂膏等6大類產品。自107年7月1日起,不得販售含塑膠微粒的上述6大類產品。如經查獲違法販賣時,經處以新台幣一千兩百元以上,六千元以下之罰鍰,且主管機關得限期命販賣、製造及輸入業下架、回收或退運。